【背景链接】
官员上调,人走了,车也带走了。在湖北广水市,这一不正之风沿续多年,离任官员带走了28辆公车。五位市人大常委拍案而起,联名提出议案,要求广水市政府追回被带走的公车,并追究当事官员责任。广水官员很为难:“官员离开后基本上都被提拔到更高的职务,县级市广水没法追车。”原广水市纪委书记邓凯很“纳闷”,“如果找我要,我不还,那是我耍无赖,关键是根本没人找我要过车。”(10月8日《南方周末》)
京佳预测:请问,你对一些地方官员离任时将公车带走的现象怎么看?
【京佳解析】
公车私用违规的道理,很多人都懂,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确实存在不少这种现象。公车不仅私用,更有一些官员在离任时将公车带走,使其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,这种行为已经涉嫌侵吞国家财产犯罪。国家有关部门不仅要彻查,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。但是,我们更要从这种现象中寻找原因,彻底革除其中的公车腐败问题。
首先,政府部门对公车的管理存在漏洞,公车私用问题在一些政府机关成为普遍现象,尤其是公车的流向缺乏监管,导致配备有公车的官员在离任时顺手牵羊。
其次,对官员公车私用惩罚力度不够,一些官员离任带走公车时,没有受到更多的问责,既得利益也没有受到损失。
最后,公车随官走是公车私用现象的升级版,反映出部分官员特权意识强烈,也说明开展多年的公车改革并没有触及到问题根源。
其实,除了公车,更多优质的公共资源也易沦为个别官员的私用或私有,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监管不力,惩罚不严。要遏制公车私用乱象,必须革新公车改革制度,加强外部监督,加大违法惩处力度。具体而言:
首先,革新公车改革制度,加强公车管理,对公车配置、使用、流向要严格控制,并有详细的明细表。
其次,加大外部监督力度。光靠内部监督是不行的,需要发挥人大监督、媒体监督以及公众监督的力量。
然后,对违法违纪使用公车的官员,要问责到位,不仅要返还车辆,还要予以党纪政纪处罚。对涉嫌侵吞国家财产的官员,检察机关要及时介入调查。
最后,要加强政府官员的思想教育,做到公私分明,廉洁清正。
总之,唯有在透明的公车使用机制下,严格的问责制度下,公车私用私有等腐败行为才会无处遁形。